close

壹、前言

「溝通」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維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溝通的過程中,傳送者傳送訊息給接收者,同樣的,接收者在接收訊息後,亦會傳送訊息,而傳送者互動的雙方如何傳遞與接收訊息關乎溝通是否能達到目的。實際上「傳送者」和「接收者」在溝通過程中,透過編碼、譯碼的過程將所要表達的訊息傳遞給對方,是一種由彼此雙方使語言或非語言所創造出來的活動,就如同跳探戈,必須是一來一往,彼此協調,才能舞出曼妙的舞姿,如果舞者不願和舞伴配合,跳起舞來,勢必荒腔走板,慘不忍睹。溝通亦是如此,唯有溝通者願意互動,方能形成最佳的溝通狀態。

其次,在溝通過程中,溝通的雙方除了扮演說話者與聽話者的角色外,雙方的經驗範圍也會影響溝通的效果。例如:男女朋友情話綿綿,說:「妳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此時,女友的經驗範圍,將這句話界定在某立委所形容的緋聞對象,可能就會怒火中燒,認為男朋友揶揄她,男朋友則認為這是一句貼心的話,兩人因經驗範圍不一致,雙方溝通就會出現不愉快,如果沒有再進一步說明,彼此的譯碼與編碼不一樣,可能會造成溝通上的誤解。

 

貳、人際溝通的基本要素

人際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訊息傳送的接收的互動過程,這樣一來一往的訊息互動,形成了彼此雙方的溝通,也建立起彼此的人際關係,其中包含六個要素:溝通情境、參與者(訊息傳送者及接收者)、溝通訊息、溝通管道、雜音及回饋。

一、溝通情境(communication context)

人與人溝通所處的情境,將會影響人說什麼及如何說,溝通的情境至少包五個面向:物理情境、文化情境、社會情境、心理情境以及時間情境。

1.物理情境 

「物理情境」是指溝通時的外在環境:溝通的地點、氣溫、光線、環境噪音、溝通者之間的身體距離、座位安排及溝通時間的長短等,都可能影響談話的內容、氣氛或意願。例如:在吃飯的場所,人多吵雜,情話綿綿在此時,可能是白費力氣的,因為對方根本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相反的,如果在一間燈光好氣氛佳的咖啡館,情侶自然可以互吐心聲,表達情意。因此,不同的外在環境會影響溝通的行為及訊息,要達到有效的溝通,必須謹慎挑選。

2.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是指溝通者在社會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信念、價值觀、行為與生活規範。而我們經常從經驗中學習蘊含於文化中的溝通規則,譬如說,台灣的學生上課時,總是專心聽講,很少會與老師討論、或發表意見,而美國的學生則是以發問方式為自己解決疑惑,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只要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只能當聽眾,如此耳濡目染,養成不敢發問的習慣。

3.社會情境

「社會情境」指的是溝通雙方的關係,例如:夫妻、親子、手足、師生、朋友,不同的角色地位會產生溝通上的差異,對於互動之間的訊息定義會有不同的解釋。例如:王先生是一位新好男人,在家中會幫忙洗衣、拖地的,但如果王太太在王先生家人聚會場合中,大談老公如何做家事,恐怕會讓王先生的母親覺得兒子被太太欺負。因此,不同的社會情境脈絡,會有不同的溝通方式,須注意溝通時的角色地位,才不致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

4.心理情境

「心理情境」指的是溝通時的心情與感覺,溝通者彼此的情緒及精神狀態,都會影響溝通效果。例如:小明剛收到成績單,得知自己被二一,心情糟糕透了,此時,你開心的告訴他,因為你成績優秀,領取到了學校獎學金並且父母要買部車獎賞你。對小明而言,說不會覺得你在示威炫耀,因此,當你要分享給好朋友時,需留意彼此的心理狀態。

5.時間情境

「時間情境」指的是溝通進行的時間,如果你想找一個早睡的人討論事情,最好在晚上八點前結束,否則他呵欠連連,腦筋不靈光,什麼事也別提了;但如果遇到夜貓子,半夜兩點可能是最好的溝通時間。因此,該在那一個時間與人進行溝通,就得看彼此方的時間情境而定,否則溝通無效也是白忙一場。

二、參與者(participants)

參與者是溝通進行的主角,雙方進行溝通時,傳送訊息者同時也是接收訊息者。人們除了藉由說、寫、手勢、臉部表情來傳送訊息,也藉由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等方式接受訊息。溝通者本身的個別差異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經驗領域、知識技能、性別及文化上的差異,說明如下:

1.生理的差異

人的生理差異包含種族、性別、年齡、體型等,都會影響彼此的溝通。人類是經由聯結(association)和類化(generalization)的過程來學習時。因此,我們對於那此與我們具有類似身體特徵的人,會較了解他們及認同他們。例如:一個180的高個兒,就很難理解150的人,是如何痛恨公車的手把做得那麼高。

2.心理的差異

心理差異包含溝通者的個人特質、自信、價值觀等,個性內向的人可能無法與整天活蹦亂跳的外向性格者相處。同樣的,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在事事猶豫遲疑人的眼中,則成了一個傲慢不拘、專制跋扈的人。因此,當我們對別人的心理特徵不了解時,往往造成彼此雙方溝通上的誤解。

3.經驗領域差異

經驗領域代表著不同的家庭、生活、工作及社團經驗等,當兩個經驗領域重疊越多,越容易達成溝通。如果兩個是同一政黨屬性的人,談論政治話題,溝通上會比較協和;相反的,若處於敵對狀態,溝通就會產生障礙,難以溝通。

4.知識技能差異

人因學習而成長,經由教育的洗禮,人們更懂得如何表達思想、情感與溝通的技巧。因此,飽讀詩書者能以更有效的溝通方式與人溝通;相反的,較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因所學有限,在溝通中比較無法充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以拒絕溝通來掩飾。

5.性別及文化差異

在不同文化中溝通的效果也會不同。例如:在日本與朋友約七點見面,一定是準時赴約,而在泰國曼谷,七點只是一個參考數值,如果七點半到,表示尊重你是個外國人,怕你不習慣,通常八點到,已經算準時了。所以,在不同文化的國家,就得了解當地的文化習性,就是所謂的入境隨俗。

而不同性別的差異,就常發生在男女性別溝通的障礙上,男性會以簡短的詞句說明自己的感受,女性則會以多種形容詞來表達看法。例如:路上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孩,男性會說「正點」,女性則會以臉型、身材、五官來詳加說明;換言之,男性的溝通語言較簡略,女性則較詳述。

三、溝通訊息(communication messages)

溝通所傳達的內容就是所謂的「溝通訊息」,訊息並非單純的由一人傳至另一人,其過程極為複雜,必須先將欲傳達的內容意義予以結構化成為訊息,稱之為編碼(encoding),通常這是傳訊者的表達能力,而接收者將所接收到的訊息解構成自己認同的意思,稱之為譯碼(decoding),譯碼也會因接收者對訊息的解能力而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就如同老師上課一樣,同學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

四、溝通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溝通管道是訊息傳送的媒介,是訊息來源與接收者彼此互通的橋樑。在溝通過程中,通常是經由一個以上的管道來進行的。例如:你和同學約放學後一塊去看電影,你可能會邊看手錶,邊說:「放學後,大約5:20,在前面的樹下集口。」手指著前面的樹。這樣的傳播過程,是經過語言及非語言的管道,將訊息傳送給接收者。

五、雜音(noise)

雜音就是干擾溝通進行的各種因素,使得溝通的訊息被誤解或無法達成。「雜音」可以發生在溝通歷程中的任一階段,它阻礙溝通的形式可分為:外部的(external)、生理的(physiological)、心理的(psychological)。所謂外部的雜音,指的是物質的雜音,它包含所有妨礙接收訊息的因素,以及其它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人、事、物;第二是生理的雜音,例如身體過於疲勞、本身的聽力不佳,當然再精彩的演講、再動人的電影情節,要完全融入,則成法不可能的任務,這就是生理的雜音對溝通所產生的干擾。心理的因素更是在溝通過程中屢見不鮮的干擾雜音,例如:數學不好,自然上課時有聽沒有懂,儘管老師賣力的教,也難除你心中的恐懼;當英文不好的你,遇見老外,他說了最簡單的「How are you?」,你都手足無措到不知該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這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干擾。

六、回饋(feedback)

回饋是對訊息的反應,可以讓傳送者知道其所傳送的訊息是否被聽到、被看到、被了解或者被誤解。訊息的回饋與傳送的方式是一樣的,可以是語言的,也可以是非語言的,它的歷程也是十分複雜。

 

 

 

 

 

 

 

 

 

 

 

 

 

 

參、人際溝通的特性

溝通的事件和關係都是動態的、持續性的和經常改變的,在溝通的過程中,其所牽涉的因素,都同時地在彼此互動,也就是所有的變數都會互相影響,其特性有:

一、人際溝通是一種過程、是持續性的、是不斷變化的、動態而非靜止的。

二、溝通是一種過程,並非單純的線性式,在雙方的互動中,適時轉變訊息的傳送與接收。

三、溝通是會隨溝通者本身的訊息掌控、溝通技巧、態度、知識、經驗、個人特質等,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溝通效果,有時,無法完全被洞察。

四、溝通不只是現在進行式,包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是持續不斷的進行著,因此溝通永遠都是進行式communicating。

五、溝通會隨角色的不同而改變,因職業關係、婚姻、社團活動等,使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斷在改變。因此,我們的溝通行為在很多情況,多表現在相對人的角色上,而這些角色有社會界定的,也有的是關係認定的。

六、溝通改變關係,由溝通不斷在造新的關係,或重新定位關係。。

七、人際溝通是可以學習的與修復的。

溝通協調管理課程教案設計

教學單元

溝通協調管理

時  間

100分鐘

教學日期

97學年度

教學對象

日四技二、三年級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方法

講述、示範、小組討論與演練

教學設計者

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  陳斐虹 副教授

   目標

   單元一:溝通的意義與歷程

單元目標

行為目標

一、認知領域

1.認識溝通的歷程與意義。

2.認識溝通的基本要素。

3.認識溝通的特性。

 

二、情意領域

4.樂意接受並認真學習課程。

5.能察覺自己的人際溝通行為。

 

三、技能領域

6.分辨溝通的歷程。

 

 

1能正確說出溝通的過程。

2能正確說出溝通過程中的相關要素。

3能正確說出溝通的特性。

 

 

4能說出溝通之重要性。

5能夠喚起個人學習溝通的積極態度。

 

 

6能夠說出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CY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