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情緒的意義
情緒是個人受到外界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情感經驗,諸如:驚訝、愉悅、生氣等,個人處在某種情緒狀態之下,除了引發主觀的感受之外,身體上也會產生生理變化,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一般來說,情緒具有下列四種成分︰
一、.生理的變化(physiological changes)
當個人經歷強烈的情緒時,身體也會產生變化,例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醣增高、消化速度減慢、以及瞳孔放大等等,這些生理反應,通常是不自主的,而且不同的情緒,例如興奮或憤怒,可能都會引起類似的生理變化。
二、非語言表達(nonverbal manifestation)
情緒除了會引發生理產生變化之外,個人的肢體動作,也會伴隨改變,所以,從他人的姿勢、動作、表情等,我們也可以猜測此人處於何種情緒狀態之下。
三、認知的詮釋(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因為不同的情緒,可能引起類似的生理反應。只是藉由生理的變化,並不能使個人覺知自己處於何種情緒之中,必須透過認知的詮釋過程,才能明瞭個人的情緒狀態。
Schachter 和 Singer提出的情緒二因論(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認為情緒包含兩個要素:生理喚起(arousal)和認知詮釋,兩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說,當我們生理發生變化時,除非我們能夠解釋這些變化,否則我們無法「感覺到」(feel)自己的「情緒」。如果情境缺乏明顯的線索,可以解釋自己的生理變化,那麼,你很可能就不知道自己為何心跳汗流了。
四、語言表達(verbal expression)
情緒的第四個成分是語言的表達。語文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單字或詞的表達、用句子描寫情緒、描述自己想要做什麼,有些人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有些人描述情緒的方式﹐則會令人感到迷惑。
貳、適當表達情緒的優點
一、促進互動雙方的瞭解
情緒的分享,是自我揭露的一種方式,而情感的自我揭露,可以使彼此瞭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同時,在分享的過程中,也可以增進對自己的認識。
二、雙方的關係會隨自我揭露的程度愈深、愈廣,彼此的認識越深入,雙方的關係也會愈密切。
三、適當地表達情緒,也能增進生理與心理的健康。過度壓抑情感會導致生理和心理疾病,而且,醫學報導也指出,一味壓抑憤怒者,或不能適當控制情緒者,他們的死亡率都較高。
參、無法表達情緒的原因
人們無法適當表達情緒的原因是因為社會不鼓勵我們表達情緒、我們缺乏表達情緒的能力、害怕自我揭露、擔心表露情緒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或者損及彼此的關係以及害怕無法控制情緒。
一、社會不鼓勵我們表達情緒
在許多文化中,都教導人們必須隱藏感情。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隨著人們年齡逐漸增長,也愈來愈不會輕易地表達情緒,這可能就是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結果。
二、缺乏表達情緒的能力
由於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克制自己的感情,因此缺乏表達情緒的機會,久而久之,使我們也逐漸喪失分辨及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許多人也沒有足夠的字彙,能夠描述他們所經歷的種種情緒。
三、害怕自我揭露
人們不敢向他人表達情緒,是因為害怕別人瞭解我們內在的情緒或情感之後,會傷害、拒絕、或取笑我們。
四、擔心表露情緒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或者損及彼此的關係
舉例來說,約會時,朋友總是遲到,讓你很惱怒,但是擔心自己把憤怒發洩出來之後,會激怒對方,損害彼此的友誼,因此,強忍怒氣不發。情緒一直積壓,總有爆發的一天,是要特別小心的。
五、害怕無法控制情緒
因為我們害怕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在他人面前出醜,所以,我們便不敢表達情緒了。
肆、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Adler和Towne(1981)提供了以下一些表達情緒的原則和建議,包含了認清自己的情緒(recognize your feelings)、為自己的情緒負責(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feelings)、選擇最佳時間和場合來表達自己的情緒(choose the best time and place to express our feelings)、及早處理情緒,切勿收集情緒點券、清楚而具體地分享你的情緒(share your feelings clearly and unambiguously)和其他處理情緒的方法。
一、認清自己的情緒(recognize your feelings)
一個人能夠適當表達情緒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認清自己的情緒釐清自己情緒的方法,可以透過自我的對話(self talk)也可以經由觀察自己的肢體動作。當然,也可以藉由生理的變化,瞭解自己的情緒狀態。
二、為自己的情緒負責(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feelings)
當我們釐清了自己的情緒之後,我們也必須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最好的方式就是盡量使用「我訊息」的陳述方式。例如,你可以說「我覺得很生氣」,而不是說「你惹得我很生氣」。這兩類話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的陳述方式,其實是將自己的情緒,歸咎到他人頭上在人際溝通中,使用「你….」開頭的陳述方式,較有責怪他人的意味,而「我」開頭的陳述句,則較不具責難的意思,對方也比較不會排斥或抗拒。
三、選擇最佳時間和場合來表達自己的情緒(choose the best time and place to express our feelings)
當我們產生強烈情緒(例如憤怒)的第一瞬間,並不適合表達情緒。因為此時我們可能被自己的怒氣沖昏了頭,因而說出非常傷害人的話或做出傷害人的行為。因此,我們最好等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思考過整個引發生氣的事件或原因之後,再開始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表達的場合也非常重要。另外,如果對方已經相當疲倦或有其他要務在身,無法適當地回應你的情緒,此時也不適合表達我們的情緒。
四、及早處理情緒,切勿收集情緒點券
「及早」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是非常重要。溝通分析中所謂「收集情緒點券」(collecting emotional stamps),即可說明這種現象。
五、清楚具體地分享你的情緒(share your feelings clearly and unambiguously)
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必須使用較為簡單扼要的字眼,而不要長篇大論,含糊其詞,讓對方一頭霧水。其次,我們要忠實地表達自己情緒的強度,不要因為害怕對方生氣,而將自己的情緒打折扣(discount)。最後﹐我們也必須說明引起情緒的特定原因,讓對方明白自己為何有此情緒。
六、其他處理情緒的方法
除了上述運用語言的方式表達情緒之外,還有其他些方法,也可幫助個人發洩情緒。當然,認知上的改變,可能才是避免容易情緒衝動或失控最根本的方法。
伍、結語:掌握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邱吉爾首相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講,由台下遞上來一張紙條, 上面只寫著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糗,便神色輕鬆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邱吉爾不但沒有被不快的情緒控制,反而用幽默將了對方一軍,實在是高招。
溝通協調管理課程教案設計
教學單元 |
溝通協調管理 |
時 間 |
100分鐘 |
教學日期 |
97學年度 |
||
教學對象 |
日四技二、三年級 |
||
教材來源 |
自編教材 |
||
教學方法 |
講述、示範、小組討論與演練 |
||
教學設計者 |
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 陳斐虹 副教授 |
* 目標
* 單元三:人際溝通與情緒
單元目標 |
行為目標 |
一、認知領域 1.認識情緒意義。 2.認識影響情緒表達的因素。 3.認識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
二、情意領域 4.樂意接受並認真學習課程。 5.能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
三、技能領域 6.分辨情緒個人情緒。 7.學會情緒表達方式 |
1能正確說出情緒的定義。 2能正確說出影響情緒的因素。
3能正確表達情緒。
4能說出情緒之重要性。 5能夠喚起個人學習情緒的積極態度。
6能夠覺察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狀態。 7能適時適當地表達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