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若想要別於一般的社交關係,建立一種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需要透過自我揭露與回饋來達成的。然而,在自我揭露與他人的回饋中,更重要的是自我的部份,我有多認識與了解自己,哪一部分的我是我願意多讓他人知道的,如果他人給予我的回饋是我所陌生的,是否因此多了認識自己的機會,而這一連串自我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可以透過Joseph Luft 和 Harry Ingham所發展出的「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來解釋,同時,透過此過程,也增加了自我的認識與覺察。

 

貳、周哈里窗

    周哈里窗(見下圖)分為四個區塊,每一個區塊代表不同的自我狀態,無論哪一個區塊的改變,均會帶來其餘三部份的改變,因此,視窗裡的四個自我是無法分開的。而周哈里窗中的四部份分別為:(一)開放的自我(The open self):指的是自己與他人所共同知道的訊息,像是自己的姓名、性別、高矮胖瘦等;(二)盲目的自我(The blind self):別人所知道有關自己的部份,但自己卻不自知,像是自己一些習慣的肢體語言或口頭禪等;(三)隱藏的自我(The hidden self):指的是自己清楚了解的自我,但並不想讓別人知道的部份,像是過去的傷心往事或隱私並不想讓他人知道;(四)不知的自我(The unknow self):指的是自己與他人均不知道的部份,此部分可能是隱藏在潛意識層次的我,可透過不斷地探索與學習而認識此部分的自我。

    在周哈里窗中的四個部份的自我,需要透過自我的揭露與回饋的機制來逐漸擴展「開放的自我」部份,因為,唯有願意適度地開放自我,表露個人內在的想法與需求,他人會愈知道如何與自己建立關係,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擴展。

1己知與他知的訊息

(開放的自我)

2己不知,但他知的訊息

(盲目的自我)

3己知,但他不知的訊息

(隱藏的自我)

4己不知與他不知的訊息

(不知的自我)

 

參、自我揭露

    所謂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指的是一種特殊的溝通過程,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訊息與他人分享。而自我揭露可以分為描述性的揭露(descriptive disclosure)與與評估性的揭露(evaluative disclosure)。描述性的揭露是指向他人透露有關自己的一些事實,像是職業、地址、電話等;而評估性的揭露則是指透露個人的意見和感受,像是自己對事物的喜好與否等。當關係處在初階段或愈表淺時,則傾向描述性的揭露,只有當關係愈深入時,則傾向愈多的評估性的揭露。

    然而從描述性的揭露到評估性的揭露,我們傳遞有關自己的訊息會逐漸增加,對於個人喜好與價值觀的分享則讓彼此愈加深入接觸,對於關係的建立是有幫助的,然而,在此階段所冒的險也愈大,因為,當對方更加了解彼此時,看到彼此的差異與不同的機會也愈大,是否能接納、包容,甚至欣賞彼此的差異則顯得非常重要;同時,在此階段,因著關係的深入,彼此表達負面訊息的可能性亦增加,若能較正向看待此負面訊息的回饋,再次透過自我揭露聽到此負面訊息的感受或疑惑的澄清,邀請對方再次的回饋,如此繼續溝通下去,相信對於彼此親密關係的建立是有正向的功能。

 

肆、有效的表達

一、「我訊息」的表達方式

在語言的溝通中,使用「你」為開頭的用語容易帯給對方威脅的感覺,譬如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或「你怎麼遲到了?」而當人感受到威脅時,很本能的會想保護自己,甚至產生防衛,想要進一步溝通則有困難,因此,若能改以「我」訊息的方式為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或是期待,譬如說:「我很想知道您想表達的意思為何?」、「因為你的遲到,我感到很不舒服,很希望您能準時出席會議!」如此,對方則較不會感受被攻擊而較能接收個人所想表達的訊息及清楚期待為何。

二、「I-You」的溝通方式

在人際互動中,清楚、明確的表達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勇敢的表達個人的感受與想法讓對方知道,往往我們會擔心對方聽了是否會不舒服,而以間接方式表達,或是模糊焦點,無法直接對想溝通的對象說話,譬如說:「我知道在這個班上有人不喜歡我?」、「我與同學的合作有困難」,在上述的表達中,知覺到有一些不舒服的感受,但對象為何?也許會引發同學之間的猜忌,更無法達到真正溝通的目的,若能運用「I-You」的溝通方式,直接對想表達的對象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如:「我感覺到在班上筱文不喜歡我,筱文,可以告訴我我所感覺到的是對的嗎?」、「我與明文的合作有困難,明文,你有這樣的感覺嗎?」同時也讓對方有機會澄清,創造一種「我」和「你」可以一來一往溝通下去的對話,直接與坦誠的與對方溝通,如此,不僅僅自己可以負責任的與對方溝通,同時對方也會有機會可以澄清,對於彼此關係的增進是有助益的。

三、正向的表達方式

說話是一門藝術,同樣要表達的意思,很可能因為說的方式的不同而帶來不同結果,舉例來說,班上同學遲交作業,我們最常聽的是:「怎麼又遲交了!扣學期分數」、「同學不遵守課堂的要求,沒有準時繳交作業」,如能改成「同學如能準時繳交作業,可以增加您在報告上的成績」、「我很希望同學能準時繳交作業會更好」,在正向的表達方式中,我們不去強調沒有做到的部分,反而是去強調期待正向的行為部分,不僅僅可以減少負面的指責,反而可以製造一種正向的鼓勵氣氛,可促進彼此的溝通。

四、善用具體化的技巧

所謂的具體化的技巧,也就是澄清5個w,包括了「what」、「when」、「where」、「who」及「how」,在溝通時,常犯的錯誤是以為對方都知道,因此,用語語往往太過於簡略,譬如說:「我一會兒就到!」往往對方等了半小時,仍不見你的蹤影,出現時還帯了朋友一起來,讓原本以為可以單獨享受兩人世界的你覺得很掃興,此時,即需要澄清「一會兒」是指多久?「到哪兒?」「是否和誰一起出現或單獨一個人?」「要做什麼事?」善用具體化的技巧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案例分析

小美與曉華在剛上大學時,因為寢室的安排住在同一間,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室友自然地成為最常聊天的對象,更湊巧的是,小美與曉華竟然是同一的星座、有著相似的興趣,像是打球和看電影,在此情況下,小美與曉華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然而,在接近期中考時,小美突然不再像過去一樣等曉華一起下課、吃飯,漸漸地疏離曉華,曉華心裡非常納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會讓小美對自己愈來愈疏離?有一次,曉華忍不住問了小美:「你怎麼都不理我了」小美則回答:「沒有啊!」曉華仍舊不清楚究竟發了什麼事情,雖然很想再問小美,卻又鼓不起勇氣,心裡想也許一陣子之後就會好了吧!

上述的例子當中,在曉華和小美之間的友誼,的確產生了問題,曉華主動提出自己的困惑是不錯的,但在溝通的方式上似乎出現了問題,曉華說出:「你怎麼都不理我了」,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以「你」為開頭,容易讓對方感受到被指責,以及「都不理我」,容易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如果小美可以將表達的方式改為:「在上完英文課時,我邀請你一起吃飯,卻被你拒絕了,我感覺到有些失望!」「我感覺到似乎我們之間的友誼變淡了,有些難過!你有同樣的感覺嗎?」「很希望能像過去一樣,下課後一起吃飯、聊天」。

在此過程中,具體而清楚地說出目前所感受到不舒服的情境或事件,千萬不要翻出過去的舊帳清算,以「我訊息」為開始來表達,接著邀請對方也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勇敢地面對「你」、「我」之間關係的變化,最後說出對關係的正向期待為何,創造出一種可以繼續對話的氣氛。當然,當我們主動提出對話的需求時,如果對方無法立即回應,仍須給對方一些時間,尤其是我們學習新的溝通方式是需要一些時間做練習的。

 

課後練習活動一:周哈里窗

(一)活動目標:透過朋友的回饋,認識自我

(二)活動方式:找尋二至三位熟悉的及較不熟悉的朋友,請朋友填寫周哈里窗2的部份(如附件一),邀請朋友給予回饋;接著,可再由自己將哈里窗1與3的部份填寫,將周哈里窗1、2、3之視窗做一檢核。

課後練習活動二:自我表達練習

(一)活動目標:透過生活對話,了解個人表達方式並做一修正

(二)活動方式:準備一台錄音機,選擇一自然生活情境將對話錄下,之後,再

次聆聽生活對話,找出個人表達的習慣或方式;接著,再試著修正對話。

溝通協調管理課程教案設計

教學單元

溝通協調管理

時  間

100分鐘

教學日期

97學年度

教學對象

日四技二、三年級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方法

講述、示範、小組討論與演練

教學設計者

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  陳斐虹 副教授

   目標

   單元七:自我揭露與表達

單元目標

行為目標

一、認知領域

1.認識自我揭露的意義。

2.認識如何做有效的表達。

 

二、情意領域

3.樂意接受並認真學習課程。

4.能察覺自己的人際溝通行為。

 

三、技能領域

5.學習自我揭露及做有效的溝通。

 

 

1能正確了解自我揭露的意義。

2能正確了解「I-You」、「正向」的表達方式。

 

 

3能正確說出溝通的特性。

4能夠喚起個人學習溝通的積極態度。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適度做自我揭露及有效的溝通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CYUT 的頭像
    LOVECYUT

    COMMUNI-CATION

    LOVECY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